
近日配资专业在线配资炒股,全球科技圈被一则重磅消息引爆:谷歌与AI领域的独角兽企业Anthropic达成了一份堪称“天价”的芯片合作协议,谷歌将为Anthropic提供数量最多可达100万颗的自研TPU芯片。此消息一经传出,便引发了业内人士的诸多猜测和讨论,不少人将其视作“英伟达失去大模型训练市场核心话语权的一个重要信号”。
在谷歌在其公告中表示,这是Anthropic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TPU扩容计划。
要知道,在当下的AI芯片市场格局中,英伟达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,他们正握着全球约80%的AI芯片晶圆资源,几乎垄断了大模型训练市场。可谷歌偏要带着TPU向英伟达发起挑战,而且连第七代TPU Ironwood都搬了出来。
这不禁让人琢磨,这场涉及百亿美元的合作,究竟只是谷歌单纯地在 “秀技术肌肉”,向外界展示自家的技术实力呢?还是说,它将成为一场足以颠覆整个行业格局的巨大变革的开端呢?今天,咱们就来深度剖析一下这背后隐藏的种种博弈与可能出现的变局。
展开剩余84%专用ASIC与通用GPU的较量从本质上来说,谷歌与Anthropic的此次合作其实是“专用ASIC芯片”对“通用GPU”的公开叫板。过去十年,英伟达凭借H100等GPU芯片近乎称霸AI训练领域,掌控头部模型算力。不过这一次,Anthropic选择用脚投票,原因其实也很简单,谷歌第七代TPU Ironwood单Pod算力达42.5 Exaflops,是英伟达H100的3倍,而在成本上则是只有后者的60%,每年就能帮Anthropic省下约20亿美元采购费。
谷歌第七代TPU Ironwood单Pod算力是英伟达H100的3倍,而在成本上则是只有后者的60%。
更关键的是,这可不只是换芯片,而是开启生态绑定,Anthropic的开发框架和推理服务将与TPU进行深度适配,形成“芯片-模型-应用”的闭环。
TPU的崛起并非毫无隐患,毕竟其定制化架构具有两面性:固然性能强劲,然而它仅与TensorFlow生态实现深度适配,反观英伟达的CUDA,则是可以覆盖像PyTorch、JAX等90%的主流框架。例如,Meta就曾公开表达过不满:“运用TPU训练模型时,需要从头搭建工具链,这反倒增加了成本。”
面对这一状况,谷歌也在加快步伐进行改进。他们推出了JAX-TPU优化工具链,尝试兼容更多框架。这场竞争的关键要点在于:如果谷歌能够有效解决生态兼容问题,TPU就有可能从当前的小众高性能产品,摇身一变,成为应用范围更广阔的大众产品。
生态才是算力竞争的关键谷歌与Anthropic的此次合作,其意义已经超越这两家企业的范畴,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。这一合作标志着AI算力竞争方向发生重大转变,从单纯的“拼性能”阶段逐渐迈向“拼生态”的新阶段。
过去,英伟达凭借CUDA框架及GPU通用性优势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,这也让几乎所有AI企业在算力层面严重依赖英伟达构建的生态体系。如今,行业步入“吉瓦级算力”的激烈竞争时期。在此阶段,能否提供更为独占且适配性强的算力基础设施,成为锁定客户的关键因素。
在当下的市场格局中,英伟达凭借 CUDA 框架以及 GPU 通用性方面的显著优势,稳稳地占据着主导地位。
谷歌与Anthropic的合作堪称这一趋势下的典型范例——谷歌云通过长期供应百万级TPU,深度嵌入Anthropic的研发与推理全流程,这对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的算力服务地收入就构成了直接威胁。
谷歌云的突围之战:靠芯片逆袭亚马逊、微软对谷歌来说,这笔百亿美元订单还有一个隐藏目的,那就是拯救其“云服务”。要知道,谷歌云在IaaS市场受到亚马逊和微软的长期压制。但TPU成了它的“差异化武器”:相比亚马逊和微软,谷歌是唯一拥有十年AI芯片研发经验的云厂商,从Gemini大模型到AlphaFold,全靠TPU在撑场面。这次Anthropic的大订单相当于给全球AI公司递了张“名片”:用谷歌云,就能拿到最划算的顶尖算力。
此次与Anthropic的合作,相当于谷歌给全球AI公司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。
谷歌云的野心不止于此。它手里还攥着1060亿美元的储备订单,预计一半会在两年内转化为收入。TPU就像一块敲门砖,先靠算力吸引Anthropic这样的头部客户,有了这些头部客户的示范效应,更多企业也跟着向谷歌云靠拢。毕竟在AI这个领域,对于一众AI公司来说,“算力在哪,业务就在哪”,这是铁律。
不得不说,谷歌这一步棋下得很巧妙,而且他们不会满足于只做个普通的云服务提供商,而是志在成为AI基础设施的领头羊,构建一个覆盖AI全产业链的基础设施服务平台,这种战略布局是相当有远见和魄力的。
Anthropic的生存策略:先握稳算力主权,再跑通商业化Anthropic能够获得谷歌百万颗TPU的支持,得益于该公司精准的生存战略——先牢牢掌控算力主权,进而实现商业化的成功运作 。
这家仅成立4年的公司,在算力把控方面已然达到非常高的水准。一方面,它接受了谷歌30亿美元的投资;另一方面,又获得亚马逊80亿美元的注资,成功促使两大云巨头都成为自身的“算力供应方”。在此次获得100万个TPU之后,其所拥有的1吉瓦算力容量,足以支持数十个万亿参数模型同时进行训练,从而彻底消除了“算力受限”的风险。
首席财务官Krishna Rao表示:“这次合作将确保我们能够满足指数级增长的需求”。
更重要的是,Anthropic并没有陷到烧钱却不见盈利的困境里面。证券时报报道称,该公司截至2025年8月的年化收入已突破50亿美元,而在财联社于2025年10月下旬发布的报道中,Anthropic称其年化营收已接近70亿美元。Anthropic通过与多巨头合作确保算力稳定,同时依靠企业级服务获取现金流,这种双管齐下的运营模式,正是其估值攀升至1830亿美元的核心原因所在。
砸开英伟达的城墙,构建更开放的生态实际上,这场交易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崭露头角。对英伟达来说,面临短期内的阵痛是必然的,而从长远的视角来看,英伟达必须想办法巩固其长久以来构筑的“护城河”,否则其大模型市场的份额很可能会被谷歌、AMD的芯片逐步蚕食。
对于整个行业来说,这无疑是技术走向多元化的一个重要开端。TPU、AMD MI300X以及亚马逊Trainium,这三者或许会形成一种“三足鼎立”的态势。如此一来,算力成本就有可能进一步下探,这就使得更多的中小企业,有了踏入大模型赛道的机会。
当谷歌不惜投入百亿美元,试图打破英伟达在市场上的固有局面时,这场激烈战役的最终走向配资专业在线配资炒股,也许并非简单的谁取代谁,更关键的是谁能够为AI时代打造一个更为开放的生态环境。
发布于:重庆市恒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